1
(相关资料图)
1
1
业界
湖南省内最大的
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投运
近日,湖南省内最大的“光、储、充一体化”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国网酃湖充电站”正式竣工、运营。该充电站集充电、储能、光伏、智能监控、能效管理等于一体,建有76个充电车位,配置车棚光伏、储能柜及现代化展示厅,可实现对分布式电源、储能、电动汽车等资源的聚合、协同优化及设备的全链条监测、调度、控制,预计年充电量可达217万千瓦时,每年可减排1250.6吨二氧化碳。此外,该站不仅能让新能源车主在充电期间可以享受观影、品茶等暖心服务,还能通过光伏白天发电及储能“削峰填谷”两种方式将低价电引入充电桩,后续将推出共享光伏电能的绿色车位和共享储能电能的黄色车位,让新能源车主享受低价充电。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点 评
该电站集成光伏发电、大容量储能电池、智能充电桩等多项技术,实现了“光储充一体化”。利用无酸固态电池储能系统在夜间吸收低谷电,并在高峰时期支撑快充负荷,满足高峰期用电需求,既实现了削峰填谷,又节省配电增容费用,并且能够在停电的状态下应急响应、保障供电,保障信息平台正常运转。当前,我国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该充电站作为多能互补、源网荷储互动(光、储、充)的探索,具备可复制、可推广性,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1
2
1
学界
电力基础设施信息物理
跨域攻击防御关键技术获突破
近日从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获悉,由该院牵头的“电力基础设施信息物理跨域攻击防御关键技术及应用”技术成果荣获2022年度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浙江大学、南京南瑞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大学、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参与该项成果的技术攻关。
项目团队在信息物理跨域攻击的感知、识别、抑制等方面取得技术突破,发明电力终端跨域攻击感知与自主防御方法,研制了国内最高安全等级四级的工控实时安全操作系统,系统最大中断响应实时性大幅提升至10微秒,攻击自主感知率达到95.2%;攻克了公专融合网络下跨域攻击识别及指令级保护技术,国际上率先实现IEC61850等电力调控规约安全增强及工程化应用,研制了电力专用高性能安全接入网关,安全交互传输吞吐量提升近10倍,交互时延小于180微秒;突破跨域攻击行为实时阻断及连锁故障抑制技术瓶颈,研制了电力信息物理跨域攻击感知与协同防御平台,有效解决电力信息物理跨域攻击实时主动预警及抑制难题。
来源:能源界
点 评
电力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任何对电力系统的攻击都可能导致严重的社会经济后果。近年来,以零日漏洞、高级持续性威胁攻击为代表的信息物理跨域攻击,可通过信息空间网络攻击引发实体电网连锁故障,已成为电力网络安全防御的重大课题。发展信息物理跨域攻击防御技术可以发现并应对潜在的攻击威胁,降低电力系统遭受攻击的风险,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确保电力供应的可靠性,避免可能造成的停电和相关的灾难性后果,维护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1
3
1
业界
我国首次实现
二氧化碳长距离密相管输
7月11日,我国首条百万吨、百公里高压常温密相二氧化碳输送管道——“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二氧化碳输送管道正式投运,标志着我国首次实现二氧化碳长距离密相管输,对推动我国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产业链规模化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该条管道全长109千米,每年可将170万吨齐鲁石化生产捕集的二氧化碳输送到胜利油田的地下油藏进行驱油封存。该管道是“齐鲁石化-胜利油田国内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的重要一环。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点 评
该项目的实施,证明我国已经再二氧化碳管输流动保障、安全控制和投产运维技术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且在设备方面完成了液相二氧化碳管输增压泵、高效二氧化碳密相注入泵两项装备研发。与油品管道相比,二氧化碳管道的安全输送、设计施工、特殊措施难度更高,为防止低温带来的土壤冻胀和环境损害问题,该项目选择常温液态输送工艺,首次使用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台套大排量增压泵,有效提升了项目安全性。
1
4
1
学界
固态锂电池打破新纪录
全固态锂电池(ASSLBs) 使用锂超离子导体作为电解质,具有提高安全性和增强能量-功率特性的潜力,引起了人们的研究兴趣。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全固态电池能够以>10 mAcm−2的高电流密度放电。虽然该研究中使用的正极只有几十微米厚,但这种快速的放电特性意味着未来ASSLBs的高能量和功率密度,特别是在诸如100 °C的高温下,由于安全问题,使用有机液体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的运行目前受到了限制。这些优异的结果归因于室温下Li+电导率高于10 mS cm−1的固体电解质。
然而,固态电池的发展仍存在以下问题:1、缺少Li+电导率足够高的固态电解质,目前还没有设计规则来生产具有足够高的锂离子电导率的固体电解质以取代液体电解质;2、高电导率的固态电解质存在刚性问题,新型固体电解质的电导率与液体电解质相当,但其刚性是一个缺点,阻碍了Li+向活性材料的均匀供应,导致容量损失;3、尚没有探索实现超离子传导的晶体结构的全部潜力。有鉴于此,东京工业大学Ryoji Kanno等人利用高熵材料的特性,设计了一种高离子导电固体电解质,通过增加已知锂超离子导体的成分复杂性来消除离子迁移障碍,同时保持超离子传导的结构框架。在本研究中,相纯度最高的晶体在室温下的体积电导率为32 mS cm−1,是迄今为止报道的Li+导体中电导率最高的。本研究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上。
来源:Science
点 评
本研究设计了一系列硫化物固体电解质,通过超离子传导途径在保持其晶体结构的同时获得高构型熵。在 25℃时,单相LSiGePSBrO (M=Ge,δ=0.4) 的电导率为 32 mS cm − 1。理论计算和结构分析表明,LSiGePSBrO 中即使是小程度的化学取代也可以使离子迁移的能量垒变平,从而使该相中观察到的电导率增强合理化。以 LSiGePSBrO为正极的全固态电池活性材料的利用率分别为 97% 和 73%,这项研究提出的设计规则可促进对超离子导体的探索。
END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