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丨香道丨诗词丨文学丨人文丨养生
四季之水映入眼帘,各有韵味
山水是人类永恒的眷念。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入山幽栖,临水照影,人在山水间放牧灵魂。所谓智者乐山、仁者乐水,亦有挣脱尘嚣缰锁之愿在内。
以平常眼光看去,水之光色似乎缺少变幻之美,但在善于捕捉细节微妙的古人眼中,四季之水映入眼帘,色彩、明暗都有不同。
春水绿,是古典诗词中最常见的关于春水的描述。
“洛城春冰开,洛城春水绿”,“一自檀郎逐便风,门前春水年年绿”,“乡亭春水绿,昌阁寒光暮”……春天的水是绿色,这是古人的共识。
只不过有些诗人将这种绿描述得更为具体。“春水如蓝垂柳醉,和风无力袅金丝”,“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不过这也让人迷惑,“绿”怎能“如蓝”?这里的蓝,并不是颜色,是一种能够染色的草,叫蓝草。在承担染色任务之前,蓝草如其他任何一种草一样,也是绿色。
诗人对色彩的感知,画家也是赞同的。古代著名画论著作《林泉高致》中也说春天的水色是绿色。
图|Endlessspring
不过作者郭熙从画家的角度对“春水为何是绿色”作出了回答:春天,天色明媚,山色渐青,春林初盛,长烟引素,春水初生,水便呈现出绿色。
春水绿,桃花红。春水桃花,是古诗词中经典的审美组合。
“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满禊潭。”就连在水潭边举行祓禊仪礼,祈福祭祀的庄严气氛中,古人也不曾忘记过对美的注视。
“故园柳色催南客,春水桃花待北归。”身在异乡的游子,念起故园的春水桃花,那是最美的乡愁与思念。
“桃花春水生,白石今出没。”纯粹摹景,有红、绿、白色彩的对比映衬,亦有春水生发消涨、白石出没露隐的动态美感,像现代拍摄手法高明的风景短片。
对于夏天的水,诗人们的感受似乎不太强烈。古典诗词中,甚少对于夏水的直接描写。写到夏水时,也多着眼于夏季水量充沛这一特点。
“夏水漾天末,晚旸依岸村。”夏天的水满盈漾溢,几乎与天相接。关于夏水之多、之盛,郦道元在他的《三峡》一文中这样写道: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夏天的江水漫上了山陵,将逆流而上的船只也阻挡得难以通行。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颇似洞庭湖的石鱼湖,湖水似满得要溢出来,夏天的湖水是什么颜色呢?诗人没有说,但写了水边的山色“君山青”。
水与山、与天相依相伴,须臾不曾分离,如此,水色便与山色、天色关联。郭熙认为夏天的天色是“苍”,也就是深蓝色。
天色苍,山色青,夏水便于春水的绿之上,染上了一点淡淡的蓝,成为了“碧”——在中国传统色中,碧用来形容水时,就是指绿色中沾染一点淡淡的蓝。
古人说“碧空”“碧落”时,“碧”就是指现代所说的蓝色。
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
古人常用秋水来比喻女子含情脉脉的眼波,所谓“临去秋波那一转”,又用秋水来比喻脱俗高妙的文字,所谓“秋水文章不染尘”。
秋日,天色明净,微云淡扫,秋风爽利,木叶摇落,大地一无所遮,显出天的高远,水的澄澈,正是“秋风始摇落,秋水正澄鲜”。
鸦翻枫叶夕阳动,
鹭立芦花秋水明。
秋日黄昏,黑色乌鸦上下翻飞,红色枫叶衬着金色夕阳,白色的鹭鸶静默独立,灰白的芦花似旗帜随风招摇,这样色彩鲜明、动静相宜的图画,明净的秋水是清新的背景。
“下沉秋水激太清,天高地迥凝日晶”,秋水不似夏水丰盈,水位下沉,水落石出,更显地之辽阔,秋水也因而辽阔起来。
图|人各有病
“秋水阔”与“春水绿”同样,是唐诗中的一个高频意象。
“云出秋水阔,月出夜山深。”“雁来秋水阔,鸦尽夕阳沉。”这样的秋水之阔,关乎时间的深沉,秋水望去无尽头,一如光阴一去不回首。
“洞庭秋水阔,南望过衡峰。”这样的秋水之阔,关于空间的邈远,隔着秋水,就是隔着千山,只有梦魂长着翅膀飞到想去的地方。
“白鹭拳一足,月明秋水寒。”因为有月光照着,视觉上的秋水之清转移到了触觉上,变成“寒”。只是这寒,是清寒,亦是轻寒,与冬水透骨之寒不同。
冬日阳光气势减淡,阴雪之日天色也总是黯淡。
古人说冬水是黑色的,确也如此,冬日的冰天雪地之中,走在水边,如果水上的冰结得很薄,冰面之下的水,就现出与冰雪对比鲜明的黑色来。
清代画家石涛有一幅《雪景山水图》,画面之中大片的白,是寒林雪山,天空是将墨稀释之后晕染出的泛着白光的轻淡黑色。
相形之下,雪山脚下的水则一片黝黑,黑得那么浓重,却又那么透明,那么幽深,正是“寒水深洞彻”。
风吹过水面,在寒林中吟啸。冬日太过枯寂,色彩零落,总要有一点声音来增添生气。
“龙笛吟寒水,天河落晓霜。”在冬天的水边吹笛,笛声想必越发清越。
中国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在探寻词的美感特质时,首创了一个词“弱德之美”。
叶先生认为词和很多中国传统文人一样,具有“弱德之美”——在约束和收敛之中,以隐忍、婉曲、和缓的方式坚守自我、完成自我。
自然风物中,水的精神特质与“弱德之美”最为契合。也可以说,水就是造物者在大地上写就的词章。
江河绵延九州,行过长长的路,一路之上跌宕起伏、回旋激荡,是长调。
图|李逵吃不胖
溪泉蜿蜒而来,穿花绕林,掬月流香,灵动清幽,是小令。
就像一叶落可知秋,读词而能观照宇宙人生之浩邈微茫,大雅境界的进入,原是通过小词字句的具象入口才得以达成。
因而,看四时江河溪泉,亦是在品诗词、阅人世。临水照影,照见天地万物,照见自己的心魂。
由此,我们会更加敬畏自然,学会对宇宙万物谦卑,也会对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念有更深刻的体悟。
美物推荐
微博@清韵美学
淘宝店@松月轩生活美学
注:本文来源于东方生活美学(ID:dongfangmx) , 本号获得授权转载,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关注【清韵美学】
琴棋书画
诗酒人生
一起探索生活之美
标签: